1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昆明, 650224; 2 河南省安阳县农业局, 安阳, 455000; 3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41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6 年, 第 14卷, 第 16 篇 doi: 10.5376/mpbopa.2016.14.
收稿日期: 2015年12月01日 接受日期: 2015年12月23日 发表日期: 2016年01月28日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6 年, 第 14卷, 第 16 篇 doi: 10.5376/mpbopa.2016.14.
收稿日期: 2015年12月01日 接受日期: 2015年12月23日 发表日期: 2016年01月28日
© 2016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采用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进行授权的开放取阅论文。只要对本原作有恰当的引用,版权所有人允许和同意第三方无条件的使用与传播。
摘 要
研究滇西北玉龙雪山川滇高山栎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以保护和合理利用川滇高山栎资源。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滇西北玉龙雪山不同海拔(2750~3500 m)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6个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在物种水平上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1.6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73,反映出川滇高山栎总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处于较高水平。由Shannon信息指数计算的值比Nei指数估算的居群遗传多样性高,但两者都一致表明6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而表现相同的变化规律:海拔2750 m至3200 m川滇高山栎的遗传多样性随海拔的增高而增高,而海拔3200 m至3500 m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有降低的趋势。川滇高山栎的Fst为0.09,表明9.00%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而91.00%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AMOVA分析表明13.63%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86.37%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两者都说明川滇高山栎居群间存在较低的遗传分化,总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居群内部。基因流(Nm)为2.44,表明较高的基因流可能是导致川滇高山栎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结果为川滇高山栎资源保护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SSR;川滇高山栎